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作者:達倫糕

如果你每天閱讀各類影視娛樂媒體的報道,就會發現“寒冬”這個詞已經成了關鍵詞,有太多的訊息都在透露著這個行業所面臨的困境。

現在來看,這樣的困境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政策監管的力度又達到了新高度。

10月17日,證監會向各大券商下發了《再融資審核財務知識問答》與《再融資審核非財務知識問答》,為券商操作再融資提供了審核指引。兩份文件明確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的審核要求。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文件中,證監會明確表示:“為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募集資金投向,防止募集資金投向’脫實向虛’,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服務與實體經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要投向主營業務。募集資金原則上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不得用於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和類金融業務。”

“可以將募集資金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借款,但不得變相將募集資金用於其他用途。募集資金原則上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這一規定向外界傳達了兩層信息:第一,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將受到更多的限制,在近況不佳的市場行情下首先要“救自己”;第二,影視或遊戲行業成為了“脫虛向實”的典型反面例證,所以要在文件中三番五次地提出——簡單來說,影視和遊戲行業就是“虛”的代名詞,上市企業再融資碰誰也不能碰影視或遊戲……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細細品味一下,這樣的措辭是嚴厲的,但是卻並非第一次出現,早在2017年以來已經有各類文件出台,為遊戲和影視行業帶來“寒冬”的氣息,只是這一次對於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明確限定,恐怕將會把過去影視遊戲行業賴以為生的最大一部分資金來源——公募資金,給徹底“卡死”。

除此之外,這兩年本來就已經鮮有新晉上市A股進行IPO募資的影視遊戲公司。通過公開募資然後投入影視和遊戲業務的資金規模,相對於2015-2016年投入影視遊戲領域的錢糧規模,整體縮水的規模已經超過八成以上。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這不是在開玩笑,無論是影視還是遊戲已經實質進入資本寒冬,至於什麼時候“春天能夠回來”,暫時還看不到曙光。

全方位封閉:海外不能投,國內不好投

早在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第一次明確規定了“我國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限制領域包括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當時很多解讀認為這主要是針對萬達,復星等企業,而且其中提到的“影城”“娛樂”“體育”等板塊並未明確包括影視公司或者遊戲公司,因此並未讓人感到明確的對於資本投資影視或遊戲的限制。

正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政策出台後,原本中國資本虎視眈眈投資海外影視公司的動作馬上就紛紛“壽終正寢”。除了萬達和復星之外,包括睿康集團跟獨立電影製作公司千禧年影業達成的1億美元收購千禧年電影公司51%股份的協議,鑫科材料23億美元收購好萊塢投資機構Midnight Investment, 上影集團和華樺傳媒10億投資派拉蒙片單的意向,外加騰訊和弘毅資本追加投資STX影業和Tang Media Partner並扶助企業尋求上市的動向——都恰巧在那個時間點悄然畫上休止符。

政策的風向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環境顯然是最大的關鍵因素,從2017年底起就已經很難聽聞中國資本大舉投資海外影視企業的消息;但是直到那個時候,海內外投資遊戲企業的規模以及國內上市公司轉向影視行業的腳步並沒有出現明顯放緩的跡象。

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騰訊繼續其海外遊戲收購腳步,1770萬英鎊收購Frontier Development, 4.52億美元收購育碧,86億美元收購SuperCell, 累計出資接近500億人民幣,海外投資政策的風向並沒有影響到騰訊的遊戲投資。與此同時,騰訊的競爭對手網易也投資高達1億美元入主遊戲公司Bungie,而且換取的只是一小部分股份。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雖然騰訊和網易沒有像萬達或者復星那樣受限,但是遊戲行業的從業者都有切身體會,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這段時間,國內根本沒有重量級的新遊戲上線,反而是國外大作頻頻出現,這導致國內廠商一窩蜂的往國外跑代理。

這樣的蕭條跡象其實是一種明顯的前兆——果然上個月監管機構接連發出《<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來收緊實名註冊,同時媒體普遍報道類似遊戲版號配額制和遊戲行業專項稅這樣的條例也將陸續出爐,甚至有傳言每款遊戲可能將會徵收的稅款比例將高達35%——對於大半年已經無法上線新遊戲的中國遊戲行業公司來說,這樣的政策可謂是“滅頂之災”。

可以預見的是,雖然國家暫時還沒有明文頒布限制資本投資海外遊戲公司,但是借鑒之前限制房地產和影視海外投資的先例,以及國內現階段對於網路遊戲的嚴控,很有可能從明年開始,類似騰訊和網易這樣動輒豪擲幾億,幾十億收購海外遊戲公司的做法也將被套上一層緊箍咒。

歸根結底,無論是對於海外投資的限制,還是對於上市企業投資國內影視遊戲領域的嚴控,都是因為近五年來出現了一大波A股對影視、遊戲和互聯網金融的併購和炒作熱潮,許多上市公司在併購后的業績未能達到承諾的高額目標,這也使得這一類上市公司的股價極其不穩定,讓投資者及散戶們的利益受損。

包括我們現在已經耳熟能詳的當代東方收購盟將威,鹿港科技收購世紀長龍,中南重工收購大唐輝煌等等,都是在那個資本投資影視娛樂不受限的2014-2016年發生——上市公司的入局徹底改變了行業生態。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雖然包括遊戲在內的娛樂產業在那三年經歷了飛速成長,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在相關部門的宏觀調控下,影視、遊戲等文化創意產業始終還是被歸於“虛擬經濟”範疇,與當前國家刺激內需、鼓勵實體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有極大偏差——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於資本避實就虛的做法早就形成了極大的抵觸。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無論是對外投資還是對內收購,公開募集的資金將會同時被阻斷在這些“虛擬經濟”的大門之外。

春天遲早會來,問題是誰能夠熬過冬天?

就在《再融資審核財務知識問答》頒布的當天,10月17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在2018杭州灣論壇上表示,“從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看,春天的確不遠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熬過冬天。”

這樣對於當前中國股市乃至整個資本市場的論調也同樣適用於中國的影視和遊戲領域。今後一段時間,來自非遊戲業與非影視行業的的外部資金一定會明顯收緊,這樣的收緊其實不僅僅體現在政策上,市場本身也早已出現寒流。

普華永道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影視行業私募及創投投資達到209筆,環比減少15%;上半年披露投資金額的1400筆投資涉及總額1429億人民幣,比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7%。大額融資方面,2018年上半年過億投資數量達到56筆,環比也僅持平。

數據顯示,除去仍在停牌的萬達電影,A股主要的市值在百億以上的23家影視行業上市公司中,年初至今無一上漲,跌幅最大的是文投控股和華誼兄弟,跌幅為76.66%和87%。此外,跌幅超過50%的還有7隻,分別是中南文化、唐德影視、慈文傳媒、長城影視、當代東方、歡瑞世紀、中廣天擇——如果單從股市來看,中國的影視企業早就陷入了“冬眠”狀態。

就算不看數據,光從行業內部人員的口耳相傳中,我們也可以意識到情況的不妙:霍爾果斯倒了,公司紛紛註銷;橫店的群演團體散了,因為去拍戲的組少了;影視明星也不敢隨便接戲了,因為自己之前職業生涯的稅收情況到現在還沒有釐清……

遊戲企業的情況也是越來越糟,據Wind統計,在A股52家上市的遊戲公司中,今年以來有45家股價出現了下滑,有38家跌幅超過20%,正負相抵之後,截至到上個月,5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蒸發8566億元。

由於遊戲的版號審核進入停滯狀態,對遊戲公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拿不到版號,遊戲就不能上線,不能上線就無法變現,變不了現則意味著前期成本打水漂,財報就會越來越難看,財報難看也意味著股票的價格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越來越低……這是一種典型的惡性循環。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其實無論是春天,還是冬天,從政策層面我們都可以做出提前的感知和預判。

2014年初,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稅務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等多部門就共同發布《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以及《財政部 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繼續實施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

這樣的政策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很快就引導了大規模資本的流動,無數的泛娛樂概念企業從2014年開始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可當大量熱錢湧入行業,產能急劇擴張,盤子被做大時,行業內也引發眾多“現象級”流行辭彙——“天價片酬”“影游聯動”“陰陽合同”等等,但是這些關鍵詞只是將影視和遊戲行業業推向了只有高投入才有高收益的懸崖,造成許多中小企業和中小成本項目處境艱難。

娛樂產業已經陷入「寒冬」出不來了嗎?

就在影視行業和遊戲行業形象一落千丈,被外界扣上“唯利是圖”“毒害青少年”的帽子時,從廣電總局的內容監管,到證監會的資本監管,再到不斷發酵的稅務監管,原來還是春意盎然的市場環境一下子就開始面臨寒潮的侵襲,就好像一列飛速的火車,突然被人踩下了“剎車器”。

這一次限制上市公司募資投資影視和遊戲企業的規定來地並不算特別突然,因為之前已經有許多相關政策法規提前宣布了寒冬的來臨。

政策收緊、資本撤出、稅收監管……對於眾多還在行業中苦苦打拚的從業者來說,所需要的考慮的是——究竟憑著怎樣的條件才能夠熬過這場寒冬?都說行業在經歷一個去泡沫化的過程,那麼現在正是檢驗究竟誰才是泡沫,誰才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刻。

您可能也會喜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