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最近,「遊戲技術」四個字在學術界備受關注。

21日,中科院研究團隊發布了一則遊戲技術研究報告,《遊戲技術——數實融合進程中的技術新集群》,報告不僅對「遊戲技術」首次進行定義,還以量化的研究手段,測算出了遊戲技術和晶元、5G、VR/AR產業的關係,報告指出:「2020年,遊戲技術對晶元產業的技術進步貢獻率大約為14.9%,尤其是以雲遊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領域,有望讓雲端算力需求倍增,對於我國實現自主可控的圖形計算架構有著重要意義。對於5G和VR/AR,這兩個業界公認的虛實融合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遊戲技術的科技貢獻率更是高達46.3%和71.6%。」 

無獨有偶。7月4日,在一場數字內容科技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的學者和專家,齊聚一堂且紛紛將目光聚焦在遊戲技術。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遊戲中已經得到試錯與驗證的技術可以外溢應用到其他數字創意產業中。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鄔院士的觀點,得到了會上其他學者的認可。中科院余江研究員認為,遊戲核心科技等新一代數字內容科技,不斷拓展醫學、教育、製造設計等應用範圍,可以更好地為產業轉型和創新進步賦能。

在專家和學者看來,遊戲技術已然超過了遊戲產業的應用範疇,外溢到了許多其他領域。

當學術界開始關注遊戲的「科技屬性」時,作為國內遊戲行業無可爭議的領頭羊,騰訊公司又有著怎樣的研判?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騰訊的「變化」

在今年的騰訊遊戲發布會上,騰訊選擇了「變化」。

的確,騰訊依然發布了40餘款遊戲,其中不乏《代號:致金庸》、《洛克王國》等讓人期待已久的作品。不過,這次騰訊遊戲反覆提到的,是「技術」和「社會」。

這樣的變化並非無跡可尋。2020年,騰訊遊戲首次提出遊戲產業要做好自己的「新基建」,聚焦挖掘遊戲本身的多元價值。到了2021年,騰訊遊戲發布會則以「超級數字場景」戰略理念為核心。

到了今年的發布會,數字長城保護、數字中軸線申遺、全真數字工廠……這些看似與遊戲毫不相關的項目,反而成了發布會的重頭項目。去年的「超級數字場景」,是騰訊對於遊戲內涵和價值的重塑,而今年的這些項目,則讓「超級數字場景」不止是一個抽象而宏大的概念,而是真正有了落地實績,真正影響到社會和生活。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超級數字場景」是關於一個經典問題的回答:遊戲是什麼?

遊戲曾以無數個不同的形態和定義出現,從史前的狩獵追逐打鬧到今天的「敵軍還有五秒鐘到達戰場」,大概也正因此,維特根斯坦才認為遊戲是無法被定義的。這樣多端的變化和難以定義本身便說明,遊戲有著巨大的開放性。可以想見,在未來,這樣的變化不會停止。

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給「遊戲」下定義,可能不是為了解釋清楚遊戲的本質,不是為了從數萬年人類歷史中總結出一條不變的規律,而是為了指一條路,這條路通往的是遊戲的未來。

一個空洞的概念沒有意義,行為為它增添了意義。「超級數字場景」正是一個行動指引,它所強調的是遊戲所能帶來的可能性,這當中包括遊戲未來依然有更多的玩法,更包括遊戲將在人類生活里扮演更多的角色。

可能在你沒意識到的時候,遊戲已經在超越遊戲。

2019 年底,巴黎聖母院大火,這是人類歷史和文明的重大損失,震驚之餘,不少玩家想到,是否可以利用《刺客信條》里的場景模型,來幫助復原巴黎聖母院?雖然事後並沒有採納這一方案,但至少在那一時刻,遊戲為解決社會事務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這並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早在1969年出版的《模擬與遊戲》一書中,作者就提到遊戲是學習和實驗的有效工具,對公共政策制定和規劃有顯著效果。199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遊戲軍事訓練機構,通過《遊戲模擬武器裝備和戰鬥流程來訓練士兵,大受士兵歡迎,這也是功能遊戲的雛形。

2018 年,騰訊發布了首批功能遊戲,有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榫卯》、《摺扇》,有科普學習的《歐式幾何》等。這類遊戲不僅在口碑上獲得了不俗的反響,也一步步拓寬遊戲創造力的邊界,如之後推出的《見》,讓普通人也能體驗視障人士遇到的麻煩,加深對視障群體的理解。

功能遊戲利用的是遊戲的交互性和沉浸感,也就是遊戲產品的能力,而在這次發布會上,不論數字長城,還是全真數字工廠,或者是獵人星座計劃,在產品形態上很難看出與遊戲的關聯,但在底層技術上,卻與遊戲有著密不可分的能力。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在發布會上以「數字長城」為例做了介紹。數字長城旨在以數字化的方式,參與到長城的修繕與保護工作當中,這其中運用了多項遊戲技術能力,比如能夠實現高精度數字還原的照片掃描和遊戲引擎渲染技術、能夠提升數字資產製作效率的自動化生成技術(PCG),以及幫助用戶擺脫終端算力限制的雲遊戲技術,而且參考了遊戲的交互方式。

「這當然不是一款常規意義上的遊戲產品,但背後的技術與遊戲研發是相通的,並且這個技術管線後續也會用於『數字藏經洞』、『數字中軸線』等數字文保項目。」

「獵人星座計劃」也同樣如此。這是中科院的一項前沿天文科學項目,計劃在太空構建一百顆以上衛星構成的「衛星星座」,以實現高時效性的「多衛星智能協同式」的天文觀測,希望實現對多個目標全天、不間斷的智能觀測,大幅提升科學成果產出概率。

騰訊遊戲為這個項目也提供了技術層面的支持,遊戲的多智能體演算法能幫助衛星之間實現智能協同,「遊戲驅動機器人加速智能學習項目」也是將遊戲AI運用於提升機器人的訓練效率,馬曉軼認為,遊戲產業積累的技術具有比較強的通用性,也能夠滿足許多非遊戲場景的需要。

「這些探索性項目的推出,雖然是騰訊聯動各界合作夥伴做的率先嘗試,但其實我認為這是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新的發展命題,總會不斷吸納新的技術方案去解答。我們去年初提出『超級數字場景』,就是從最本質的層面重新理解遊戲,以及遊戲產業的可能性。這些項目的逐步落地,印證了我們很多想法,也是一個重新認遊戲技術價值的過程。」

在遊戲技術的「底盤」之上

對於遊戲的認知,無論是企業,還是學界,都在轉變。

我們提到遊戲,往往想到它的文化影響力,想到它如何影響了當代的流行文化,並以此為跳板,進而影響了社會的文化生活。

在這過程里我們卻忽略了,遊戲,尤其是電子遊戲,往往在促進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 

我們談起人工智慧發展時候,總繞不開兩場「遊戲」:深藍和卡斯帕羅夫的國際象棋對弈,以及AlphaGo先後與李世石和柯潔的比賽。事實上,電子遊戲原本便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副產品,因為它有著明確的規則、嚴格的邊界,以及強博弈性等屬性,天然地成為研究和驗證人工智慧的重要工具。包括香農在內的頂尖科學家都設計過博弈類遊戲,這成為電子遊戲的前身。

之後,電子遊戲也不斷推動著技術的進步。比如網路遊戲的一個特徵是海量用戶的同時互動,這需要遊戲底層技術需要支撐起以億為註冊用戶單位,以百萬級實時海量交互為特徵的網路社會的運行,開始在數實融合時代顯示出強大的技術支撐能力。2003年,源自遊戲技術的網路遊戲通用引擎研究及示範產品開發「智能化人機交互網路示範應用」兩個項目正式納入國家 863 計劃,遊戲技術成為數字技術向前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

中科院研究團隊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遊戲技術對晶元研發特別是對GPU晶元的牽引作用如今已成共識,在GPU運算能力之於深度學習運算等模式展現出來的高性能成為目前人工智慧技術主流演算方式的大背景下,遊戲技術可能將成為 GPU 向著摩爾定律演進的推動力量。

為了滿足玩家們的需求,蘋果、高通等硬體廠商們往往針對玩家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徐恆提到,近年來,晶元行業與遊戲的共生髮展速度非常之快,「我們看到今年有很多被應用在晶元領域的新技術,都是為了保證在遊戲體驗提升的同時不增加功耗。」 

同時,晶元開發是一個耗資耗時都非常巨大的工程,需要有強大的市場來對沖研發的高成本。龐大的遊戲玩家,其實就是龐大的消費力,遊戲對3D實時圖形運算的高需求,刺激高性能CPU和GPU走出實驗室,加速推動了晶元產業的發展,也孕育出像英偉達這樣的公司,為AI等領域注入更多活力。 

在數字內容科技發展研討會上,余江研究員提出,隨著遊戲科技帶動的虛擬場景、虛擬人的發展,將對晶元的性能、演算法的效能、軟體的開放和可塑提出持續的革命性要求。

如今最熱門的辭彙「元宇宙」,也與遊戲密不可分。讓「元宇宙」一次成為焦點的,正是一家遊戲公司的上市,越來越多人認為元宇宙所代表的虛實融合的生活方式,會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形態,那是一種更有沉浸感的線上生活,而遊戲天然就是一個追求高沉浸感、強互動性的體驗,尤其是網路遊戲的普及,人們在線上已經可以構建非常有序的互動方式和虛擬生活形態,因此,在通往元宇宙的列車上,遊戲很可能坐在前排駕駛的位置上。

《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指出:「科學技術升級加速遊戲業態變革,產業發展又助益著科技創新,使遊戲成為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應用的實驗場。」遊戲以及遊戲技術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遊戲技術的溢出效應日益顯現,並有望成為許多領域推進數字化的創新底盤。

遊戲的技術進步,決定著數字時代的未來走向

「在遊戲技術這個『底盤』之上,不僅可以長出各種玩法的遊戲產品,也可以長出數字文保、工業孿生等許多非遊戲產品,並形成對現實社會有直接幫助的解決方案。」馬曉軼說。

研討會上,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郭詩輝以遊戲引擎為例,介紹了遊戲技術作為一個技術能力的廣泛應用空間。在分享中,他提到,騰訊就基於遊戲引擎技術和真實場景數據搭建起用於自動駕駛研發測試的虛擬模擬測試平台 TAD Sim 2.0。在這個場景中,可以通過回放真實採集的交通流數據,對自動駕駛車輛進行測試。

這與余江研究員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表示:「新一代數字內容科技與科技強國建設息息相關,未來的數字內容科技不僅能夠推動數實融合的場景,帶動工業製造業的發展,還會深度嵌入到人類的知識發現過程中,不斷提升人類的想象力、洞察力。」

結語

「我們要打破對遊戲的既有認知,更開放地去思考遊戲技術的可能性。」

在馬曉軼看來,「超級數字場景」可以理解為是遊戲技術可以實現的效果和解決的問題,它既可以是目前大家看到的遊戲產品,也可以是打破現有理解和形態的創新應用,還可以是某個具體社會命題的一個解決方案。

遊戲在不斷演化,「超級數字場景」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延伸。遊戲行業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它面向的不再只是遊戲玩家,雖然他們已經是數量龐大的群體。遊戲行業面向的是整個社會,它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是,在不同的場景下,遊戲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這樣的探索,不僅會把遊戲帶到一個新的未來,也在加速數字社會的構建,讓遊戲成為下一個數字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

您可能也會喜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