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莫文蔚 :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6天前的6月2日,莫文蔚在台北度過了自己第48個生日。當天下午,在小巨蛋進行的2018 HITO流行音樂獎綵排後台,在專門趕來為她慶生的十多個歌迷的見證下,她吹滅了插在一個足球場外形生日蛋糕上的蠟燭,並向在場的所有人禮貌致謝。蛋糕的樣子取自她5月底正式發行的新專輯《我們在中場相遇》,上面還立著一個紅色的莫氏經典logo,她說這個logo是一隻包含了自己姓氏筆畫的“喵星人”,而貓是她最喜歡的動物。

在這個儀式開始的15個小時前,時針剛剛跨過零點,她從北京飛往台北的班機降落在桃園機場。素顏、戴著一頂鴨舌帽的莫文蔚在微博發了一張背景是機場的自拍照,照片中的她被風吹亂了頭髮,張大嘴開心地笑著。這是她難得的不被人群和工作包圍的時刻,配合照片她對自己說,“一飛衝天,生日快樂!”

今年已經是莫文蔚演藝生涯的第25周年,她也早已習慣了成天被工作填滿的生活,即便是生日也不例外。時值新專輯宣傳期,她尤其忙碌。5月28日,她邀請包括音樂財經在內的一些媒體和歌迷到台北信義誠品參加自己的25周年紀念展及新專輯試聽會。面對外界,她總會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當她身著一席鮮紅的露肩連體裙褲、腳踩一雙十厘米紅色高跟鞋出現在試聽會現場的時候,台下觀眾也報以了最熱烈的反饋。整整一天,她積極地與主持人互動、接受媒體專訪,微博直播介紹自己的展覽,面帶笑容接受著到場者對自己的讚美,晚上還要和從內地來的幾家媒體一同進餐。

【專訪】莫文蔚 :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餐桌上的她才偶爾展現出放鬆的一面,調侃著身為工作狂的自己身材一直沒變,反而身邊幾個唱片公司的同事都長胖了十來斤。因為大約在半個多月之後就要迎來第一場25周年紀念巡演,她開始忌口,白米飯幾乎成了她每頓飯的唯一食物,了解她習慣的歌迷甚至在生日會當天送了她三小袋生米,她覺得既好笑又開心,像舉啞鈴一樣提起兩袋在空中揮動了幾下。

於是“勞模”的綽號開始漸漸在同事們中間流傳起來,她自嘲,“很多藝人朋友可能會在微博po很多吃啊、寵物啊這些生活的東西,可是我po來po去都是跟工作有關。”然而多年來的習慣已經使莫文蔚練就了一項“越忙碌越享受”的能力。試聽會結束后的第二天,她便飛往北京為即將在31號舉行的專輯首唱會做準備,甚至連她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長時間的飛行本應是舟車勞頓,但到綵排時坐在化妝台前,她卻突然感到一陣興奮。這或許是天生的表演欲,又或許是那天的演出服給了她力量,當決定穿上那身曾在2008年第19屆台灣金曲獎頒獎禮上穿過的紫色亮片“戰衣”時,她的思緒好像又回到了那個獲得人生中第一張“最佳專輯”獎的榮光時刻。

她不會忘記十年前那個初夏夜晚的小巨蛋,因為“最佳專輯”這個金曲獎上最有分量的獎項對她來說意義非凡。《拉活……莫文蔚》這張專輯是她第一次擔任音樂製作人、全部10首歌曲都由自己譜曲的作品,同時也是她與當時所在唱片公司合作的最後一張唱片。時值音樂行業數字化的轉變期,面對即將到期的合約、行業的大變革,她覺得這也許將成為自己演藝生涯中的最後一張唱片。事實證明,這樣的結論還為時尚早,重獲信心的她在台上狠狠感謝了專輯的其他兩位主創李焯雄和Terry Chen,一時激動得把獎盃當成了話筒。

獎項的意義還不止於此,當晚她的頒獎者之一正是自己的伯樂李宗盛。台灣對於莫文蔚來說是一塊福地,在這裡她推出的國語專輯開始逐漸被市場接受,李宗盛便是那個促成了這一切的人。高曉松曾在自己的節目中如此評價李宗盛:“他可能是華語音樂最大的一口井,當這口井滋潤到那麼多滾石唱片當年的歌手的時候,他周圍其實形成了一片森林,枝繁葉茂。”莫文蔚就是在滾石時代被李宗盛所提攜的藝人之一。

她常常和別人回憶起初見李宗盛時的那場飯局,並不愉快,甚至還有些奇怪,全程低著頭的李宗盛從頭至尾沒有看過莫文蔚一眼,當時只有二十多歲、只在香港出過一張粵語專輯的莫文蔚事先在心裡打了很多草稿,最後卻一個都沒有用到。本以為這是場沒有結果的會面,但幾天後卻接到了李宗盛打來的電話,確定了簽約的消息。多年之後,面對自己的伯樂,莫文蔚還會時不時地開玩笑,“你那個時候不會是在盯著我的腿看吧?”但在她心裡,李宗盛在自己的音樂事業中一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除此之外,沒有人會忘記她在那場頒獎禮上的那句“我可以結婚了”,自然,也沒有人會想到3年之後的2011年,在那屆讓她再度封后的金曲獎頒獎禮上,她會出其不意地宣布將在年底和自己德國籍初戀男友結婚的消息。

“結婚這件事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呢?”音樂財經和莫文蔚正式坐下來交談,是在她生日前一天、北京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她穿著一身淺卡其色的長袖運動服套裝,頭髮和妝容整理得非常精緻。她看上去心情不錯,也或許是因為咖啡的作用,採訪過程中,她會隔幾分鐘端起咖啡杯,動作輕盈地喝上一口,再將杯口蓋一張紙巾放回原處。面對記者的提問,她思考了兩秒鐘說,“現在會覺得更踏實一點,好像有了個靠山。”那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不過她也不得不常常面對一些“已婚人士的煩惱”。31日的首唱會,有網友提出讓她在現場擺幾個性感的pose,她有點犯難,“我已經結婚了誒。”在主持人和現場觀眾期待的目光之下,她最後還是非常配合地完成了表演。

結婚也終歸給她連軸轉的生活帶來了一絲喘息的空間。2014年,像陀螺一樣在娛樂圈轉了近20年的莫文蔚和丈夫各自安頓好手裡的工作,訂好了日子,一起飛到南美洲開始了為其3個月的旅行。他們在亞馬孫河上漂流,覽盡馬丘比丘遺址的美景,度過了一段難忘時光。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莫文蔚談起這次旅行,“要面對一些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你才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不過她也說,工作狂體質的自己在離開幾天後反而有想回來繼續工作的衝動,“有工作的時候我反而是更有精神。”幾天前在台北聚餐時,她透露因為丈夫工作的關係,結婚後便定居在了倫敦,春節也會在倫敦度過。她並不避諱談起和丈夫的甜蜜瞬間,大方接受眾人歆羨的目光。因為工作重心在中國,她依然不得不過著兩邊跑的生活,她吃了一口白米飯,雲淡風輕地說道,“我嘛,反正哪裡都是家啦。”

【專訪】莫文蔚 :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對話莫文蔚: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最近都在為演唱會做哪些準備?

莫文蔚:排舞、練歌、背歌詞、健身,當然不是減肥,這一次巡迴太大了、太長了,一共要持續18個月,所以精神真的要足夠。一年多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籌劃這次巡演了,排練也在幾個月以前就開始了。

新專輯為什麼叫《我們在中場相遇》這個名字?是你的想法嗎?

莫文蔚:對,所有的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因為首先想到了half time中場的概念,因為像每一年美國的Super Bowl(超級碗)中場秀,就是很精彩的一個表演,其實用這個概念就是希望能像一個中場的party這樣。我音樂路途也是到了中間的一個點,所以覺得是應該要好好慶祝、玩一下,也利用這個機會來感謝歌迷和支持我的人。

【專訪】莫文蔚 :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二十五年來所謂的上半場,我知道自己是很幸運的,這麼多年來,我都不斷地有很多機會可以和最棒、最傑出的音樂人合作,他們每一個都有影響到我,給到我很多東西。如果沒有這些機會,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這裡。所以,我覺得可不可以用一張專輯的方式來感謝合作過的音樂人?重新再找他們出場一下,重新在音樂上碰撞一下,希望能擦出新的火花。

到了中間這個點來慶祝的同時,因為已經有這麼精彩的上半場了,我當然希望下半場也更精彩,所以也想要在這個時候跟一些從來沒有合作過的夥伴一起玩一下。

(註:《我們在中場相遇》的企劃概念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以莫文蔚演藝生涯25周年為界,由不同的音樂人和莫文蔚合作創作歌曲。其中,“上半場”合作的音樂人包括了李偲菘、姚謙、倫永亮、李焯雄、李宗盛、張亞東、伍佰等,“下半場”則包括了方大同、Matzka、張藝興、李榮浩、華晨宇、林俊傑、姚若龍等。)

包括這次的專輯封面在內,感覺你好像一直都很喜歡用自己的人像做封面?

【專訪】莫文蔚 :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莫文蔚:因為美呀,那不然呢?(笑)

這次的所有視覺又是一個怎樣的想法?

莫文蔚:因為這一次專輯和演唱會其實基本上是一起走的,雖然叫不同的名字,但是是同一塊東西,都是用球賽這樣的一個構思。

比如說演唱會的海報,因為更想要讓大家有去看一個足球賽的感覺,所以我穿著高跟鞋和禮服,可是卻踩著一個足球,足球表面又是地球圖案的樣子。我覺得這裡面可以說的東西很多,比如又是切合了“絕色”(註:莫文蔚巡演名稱)的一個造型,你是一個運動員也好、表演者也好,有一種“只要你出場這就是你的宇宙了”的感覺,也是有這個概念在裡頭。

專輯雖然都是大頭的一些照片,可是你可能發現只有唇色都不一樣的。大家應該是想不到,我其實用了紅色、金色和藍紫色這三個顏色,就調出了其他任何一個顏色。等於做音樂一樣,有了最基本的東西,來去就是八個音符,你就可以變奏出任何樂譜,也是同一個概念。

從正式開始籌備這張專輯到最後發布,前後用了多長時間?

莫文蔚:籌備、打電話、邀請這些人來,這些正式下來,可能陸陸續續的有一年多時間。

這些音樂人在為你創作歌曲的時候,你會提前和他們溝通自己想要一首什麼樣的歌嗎?

莫文蔚:當然有跟他們聊整個大概念。

具體概念嗎?

莫文蔚:也不是,是有具體的東西,但是沒有說到(完整應該)是怎麼樣的一首歌,比如可能會稍微有聊到這是一首輕快的歌或者是情歌之類的方向,可是不會說太多。因為他們每個都是最厲害的音樂人,所以也不想把他們限制得、鎖得太死這樣子,而且我也期待看他們每個人會怎麼樣看待莫文蔚,我在他們眼中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模樣,他們想讓我唱什麼樣的作品。

這張專輯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一張專輯,那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來創作一首歌呢?因為自己可能更了解自己的想法。

莫文蔚:因為這一張專輯,我反而覺得是回饋給歌迷也好,感謝所有人,包括這些音樂人也好,可能更想唱他們的作品。當然我有想過是不是其中有一首歌是我自己寫,比如加入彈古箏的部分,但好像我更想讓他們來負責這一塊。

在你的這二十五周年裡,有沒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轉折點?

莫文蔚:如果只是說音樂的那一塊,當然從最開始在香港發廣東話專輯,到很快把我帶到台灣,這一個舉動是很關鍵的。所以我覺得李宗盛真的很有先見之明,因為那個時候香港樂壇還很火,還很好很景氣,可是他已經可以看到長遠的發展,覺得肯定華語市場更重要一點。所以,我覺得在那個時候就開始往那個方向走是對的。當然我也很幸運,因為宗盛當時也給了我很多最棒的資源,讓我跟最棒的人合作,能在那個時候唱到他的作品,所以宗盛當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我覺得我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就像一個海綿,能吸收他們身上有的一些特色。唱歌的時候好像我也是一個演員,拿到了不同的劇本,演不同的角色,我也同時在發掘裡面的一些可能性。

宗盛的話,尤其做到《十二樓的莫文蔚》那一張的時候,因為跟他的合作是整張專輯,要更完整,他也更想要把一個都會女性比較有女人味的感覺發揮出來,可是那個時候我還很懷疑,真的嗎?因為我的個性還是比較像個男孩,蹦蹦跳跳,還在玩兒,突然就要開始有那種很嫵媚的東西。

原來那是成立的,我都可能沒有想象到,原來我是有那一塊東西,所以慢慢地我的形象就越來越鮮明了。到了之後開始有跟李偲菘合作包括《愛》的那些情歌,整個形象和調調就更出來了。

後來碰到張亞東之後,又另外一個發展的空間,因為那個時候我又開始了自己創作,突然有兩張唱片是自己寫歌、全部自己創作,又是另外一種體驗。再到後來我自己開工作室,自己管理自己,變得更了解自己。

所以我覺得這一切經歷都很關鍵,沒有任何一個都不行。

【專訪】莫文蔚 :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我就像一個海綿

說到演戲,對你來說唱歌和演戲的關係是什麼呢?

莫文蔚:我覺得唱歌也像演戲一樣,只是你是透過音樂的旋律,用唱來講故事或者演一個人物。如果真的要選的話,我還是覺得音樂比較完整一點,而且比較不能缺少。就算你看一部電影,也很少會看到一部電影是沒有背景音樂、沒有配樂的,一首歌就算沒有人唱、沒有歌詞,可是你在看一個故事的時候,如果聽到一種音樂,就會讓你進入那個情懷裡頭。所以說音樂是不能取代的東西,不能沒有。

你覺得這二十五年來自己最大的變化在哪裡?

莫文蔚:現在應該就更成熟一點,長大是必須的。可是我覺得肯定沒有變的,就是我對表演、對音樂的熱愛,只有越來越濃烈,沒有減少。可能很多人做了很多年就會疲憊什麼的,可是我就越來越嗨。現在會更享受每一次的表演,尤其在舞台上的時候,我覺得都是很珍貴很難得的。

那你覺得結婚這件事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莫文蔚:改變是肯定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做了一個儀式,可是就是會讓你的心態不一樣。當然最關鍵的是你要找對人,在對的時候跟對的人做這件事情。現在就會覺得更踏實一點,好像有了個靠山,應該可以這麼說(笑),但也不是說那我就不用管了,他來照顧我就好了,也不是這樣子。總之可是就是覺得很穩的一種感覺。

你之前說自己保養的秘訣就是要保持年輕的心態,那你平時會做一些什麼事情來保持這種心態?比如玩抖音嗎?

莫文蔚:前陣子當然有玩了,因為《慢慢喜歡你》那個歌大家都來玩。(笑)

我其實天天都在玩,我覺得工作對我來講,就是像在玩一樣,不是說玩就不認真,只是玩是一種享受,你做你愛的東西就會很有勁。所以有時候,如果有好幾天都沒有什麼事情的話,人反而會越來越累,有工作的時候我反而更有精神、更有憧憬。所以我覺得這個應該是讓我一直保持所謂年輕的原因。

你是一個工作跟生活分得很開的人嗎?

莫文蔚:其實工作就是生活,當然我私人時間是會分開。所以像很多藝人朋友,可能會在微博po很多吃啊、寵物啊這些生活的東西,可是我po來po去都是跟工作有關,因為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根本都沒有別的東西。我覺得很難分,我私底下跟工作已經沒有區分。

二十五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樂壇會發生很多變化,比如現在,很多人會覺得流量才是衡量一個藝人紅不紅的一個標準,那麼作為一個演藝生涯有這麼久的藝人,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莫文蔚:我覺得這已經是整個社會的一種現象,不只是藝人或者公眾人物,普通的小孩可能都會說我要發什麼東西我就會有贊有之類的。大家現在太在乎這些了,可是你的人生怎麼可能靠多少個贊來證明你受不受歡迎,或者你是一個有很多朋友的人,或者很多人喜歡你,不可能對吧?

你的定位不可能架在這些東西和數字上面,尤其因為我有經歷過之前的時代,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不健康的。所謂的數字不能證明一切,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到你本身的真材實料,尤其如果你是做藝人創意工作,你的電影、歌曲是不是可以一直影響很多人,其實更能證明你所謂成不成功,或者你做的事有沒有價值。

可能你現在打完這個歌了,這幾個月轟炸轟炸就可能讓很多人聽到,可是這個能不能繼續流傳下去呢?如果過了好多年,或者你都不在了的時候,這個歌還是有人想聽,聽到的時候會覺得感動,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你當下有多少個轉發。

面對這樣的社會現狀,你會不會擔心有一天被年輕人遺忘呢?

莫文蔚:我的每一個作品真的就像我的孩子,那我可能會更在乎每一首歌和作品,都是用我的真心做出來的,能影響到人、感動到人,這是我最希望做到的東西。

如果能做到,我就不怕。我覺得我在乎的不是所謂的流量,因為這個流量只有你知道、你在乎,沒有人會因為你有多少個贊就認為你很棒,那個只是假象。我覺得真正有意思的,也不是說希望人家以後要記得我,記得我沒有什麼意思,可是如果我做出來的作品是可以一直影響到人,這個才是真正有意思的。

您可能也會喜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