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陽向英:俄美關係難有實質突破 俄羅斯已無處可退
2017年7月7日,德國漢堡,G20峰會期間,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雙邊會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份俄羅斯總統大選剛結束時,美國總統川普不顧議員反對,祝賀普京當選並邀請他訪問華盛頓。克里姆林宮也表示,願安排普京與川普舉行去年7月G20漢堡峰會以來的新一輪會晤,並希望通過修復雙邊關係來重振俄羅斯經濟。
然而,這之後的俄前間諜中毒事件、敘利亞疑似化武襲擊事件,以及由此而生的外交風波和美國對俄新一輪制裁,讓兩國關係陷入冷戰以來的最冰點。
5月7日,俄羅斯將正式舉行新任總統就職典禮,開啟接下來六年的普京“4.0時代”。而在這樣的雙邊關係背景下,雙普會還能成功舉行嗎?如果會面,川普和普京會談些什麼?俄美關係是否會因此走出低谷,轉向緩和?美國真的會從敘利亞撤軍嗎?這又會對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力量造成什麼影響?
圍繞這些問題,界面新聞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歐陽向英進行了專訪。以下為採訪內容,經過編輯整理。
界面新聞: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下旬說,川普邀請普京訪問華盛頓,普京總統也表示了願意與川普舉行會晤。您認為雙普會能成行嗎?
歐陽向英:從俄美現在雙方的表態來看,應該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川普在電話中發出邀請是在3月20日,距離川普發推特宣布,以及俄外長拉夫羅夫公布消息,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雖然川普經常會推翻自己說過的話,但這麼重要的兩國元首會見並不是兒戲,他們在過去這一個多月當中應該進行了多輪聯繫和磋商,也因此拉夫羅夫才會將此事公布。
界面新聞:如果兩人會面,最可能談的是什麼?
歐陽向英:川普和普京的會面,無論是對俄美兩國關係還是對世界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兩人會面,最有可能要談的是軍事和外交方面。
目前俄羅斯在經濟上不是很強的國家,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它依然有全球影響力,但更多呈現出一個收縮性態勢,成為了一個區域性大國。它最值得驕傲的、有最大影響力的、擁有談判籌碼的,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面。只有在這兩方面,俄羅斯依然保持了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
軍事上,兩國能談的無非就是核裁軍,以及停止軍備競賽。兩國現在雖然沒有像冷戰時期一樣進行明顯的軍備競賽,但實際上,無論是在新式武器的研發還是地區衝突的角力中,隱性的競賽是一直存在的。
比如,第二次打擊敘利亞之前,川普就威脅俄羅斯說,美國有更新、更智能的導彈,要俄羅斯做好準備。此前普京也向全世界公開,俄羅斯已經研製出最新、最厲害的武器,是美國沒有的。對俄美關係來說,軍事實力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內容。
但俄羅斯現在沒有力量去進行軍備競賽,所以普京會竭力避免這一點。同時這也不是川普想要的。所以這個話題有可能被談起。圍繞軍事的其它話題,如北約東擴、薩德問題,也都會成為協商的內容。
另一塊就是外交。這方面最有可能談的就是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但是美國並不承認,而且這也是美歐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這個問題恐怕是要談的,即便不能談克里米亞的地位問題,也會談及烏克蘭東部如何實現和平停火,以及如何落實之前達成的幾輪協議。
還有就是敘利亞問題,這個他們一定會談。現在不僅俄美都介入了,而且美國在敘利亞並沒有佔到太多便宜。下一步該怎麼辦,將是雙普會談中重點要討論的。
如果美國真的從敘利亞撤軍,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力量空白。俄羅斯或俄羅斯的小兄弟,如伊朗,還有土耳其,都有可能去填上這個空白。那美國自己的小兄弟,如沙特、以色列就要在那邊承受更大的壓力。退出后美國要如何保持在敘利亞的軍事影響力,也是川普不得不考慮的。
至於經濟制裁,俄羅斯肯定是希望能夠獲得解除的。但這方面俄羅斯並沒有太多談判籌碼。兩國在經濟上缺少互補性,往來貿易額很低。俄羅斯主要出口能源,但美國又不缺油。俄羅斯拿什麼談呢?難道讓美國人去俄羅斯投資嗎?這也不是川普會做的事,川普是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到美國去投資的。
界面新聞:美俄兩國之間陷入冰點的關係會因此迎來轉機嗎?
歐陽向英:見面肯定比不見面好。川普是個個人色彩非常濃厚的人,對普京也比較欣賞。兩國元首會晤,不排除在某些問題上通過坦率交流,知道彼此的底線在哪,從而為自己的行為劃定一些邊界。增進了解,肯定是兩國緩和的第一步。
但俄美之間存在結構性衝突,在這種背景下,兩國關係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他們的矛盾並非個人性的矛盾,雖然圍繞通俄門以及川普的在俄醜聞,有很多傳言。但涉及到兩個大國的結構性衝突和矛盾時,這些個人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雙方最有可能達成共識的是在軍事領域,避免軍備競賽和武裝衝突。另外還有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等,這就涉及到勢力範圍的劃分。
但是在這些問題上,俄羅斯不會讓步,它也沒什麼好讓步的。在被擠壓這麼多年後,這些都已經是俄羅斯最核心的利益了。它已經從一個全球性大國退成一個區域大國了,可以退的空間有限。
而美國,恐怕也很難放棄對俄羅斯的繼續擠壓。因為如果沒有對世界整體棋局的通盤考慮,是沒法下好局部的棋的,不可能就局部來談局部。如果真的想收縮,那美國就不會管朝鮮的事,如果想棄子,這些都可以成為棄子,但這就和美國整體的全球戰略發生衝突。
如果雙方都不退步,兩國就很難達成什麼一致。在人員往來方面,現在外交官層面已經在制裁,政治和經濟精英人員也在互相限制入境,頂多這方面有一定的解凍,或是派出低級別的人員交流。但這並不是根本性的東西。
軍事和外交都是核心利益,很難指望哪個國家會讓步。如果能讓步,就不會在安理會屢屢發生衝突了。如果都不讓步,怎麼談?而且川普和普京都是強硬派人士,很難想象會因為一見面就忽然達成了一致。唯獨可能達成一致的,是共同犧牲第三國的利益,這就很難說了。

界面新聞:川普最近多次表態要從敘利亞撤軍,美國真的會撤嗎?如果撤了,會對敘利亞的局勢,以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存在產生什麼影響?
歐陽向英:我認為,想從敘利亞撤軍,這是川普的真誠想法,也與他一直以來的表態相符合。他不願意過多插手世界性事務,尤其是這種有可能把美國拖入泥潭的地區戰爭、武裝衝突。但是,川普也需要考慮美國軍方的態度和外交界的意見,以及美國盟國的意見。
因此美國是否真的撤軍,現在還很難說。美國精英層對川普的許多決定並不支持。有些事情可以通過下總統令實現,比如對敘空中打擊。但是從敘利亞撤軍,什麼時候撤,怎麼撤,撤出后如何保持影響力,我估計川普現在還沒有完全想好,也不一定能獲得美國軍方支持。川普的不確定性太大。
美國如果從敘利亞撤軍,實際上就是承認了自己的失敗。按照以往美國歷屆總統的做法,撤軍都是不可能的。但川普把美國的經濟發展、就業和民眾福祉放在第一位,是個實用主義色彩非常濃厚的商人。實際上,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存在,包括影響力,是支撐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川普可能有的時候並未看到這一點。
比如美元霸權的存在,不是單純由經濟因素決定的,也是依靠美國在整個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獲得的地位來支撐的。並不是美國經濟好,美元就可以佔據霸權地位。
美國如果真的從敘利亞撤軍,就意味著它在敘利亞的陣線是收縮的,那隻能說是美國走下坡路的一個徵兆。因為美國要維持世界霸權,是不可能收縮成一個區域性大國的。如果收縮成區域性大國,那世界多極化的春天也許就真的要來了。
界面新聞:4月,美國因疑似化武襲擊事件對敘利亞實施了導彈定點打擊。對此您怎麼看?
歐陽向英:美國兩次因“化武事件”對敘利亞實施打擊,看上去對全世界是一個特別大的爆炸性新聞,但實際上對敘利亞本身的打擊是非常有限的。第一次打擊發射了59枚戰斧導彈,雖然也炸了幾架直升機,但都是型號比較老舊的,基本要淘汰的那種,就停放在地面上。另外還炸了幾座樓,也都是附屬性質的配樓。第二次打擊的目標,美方說是化武科研中心和原料存放點。
我個人認為,這兩次打擊都是象徵意味大於實際收益,而且都是在川普面臨國內對通俄門指責特別嚴重、難以避開的時候。在一定層面上,川普這樣做是在表明,‘我並不是和俄羅斯有什麼利益交換,你看,我可以和俄羅斯直接叫板’。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川普而言,這更像是一種政治手段。因為實際造成的打擊有限,但又成功化解了國內因通俄門對他的指責。
界面新聞:新制裁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歐陽向英:4月早些時候,美國宣布對俄一些企業和個人實施新一輪制裁時,俄羅斯盧布曾出現近兩年來的最大跌幅,但隨後企穩。一方面是因為,國際油價已經從2016年年初的30多美元升至現在的近70美元,這會對俄羅斯經濟和盧布形成一定支撐。另一方面,美國對俄羅斯一直也不友好,能採取的措施基本上已經都採取了,僅延續之前的制裁估計很難造成更壞的影響了。